保持体腔内适量残留液体
治疗结束
出体
穿刺或置管--置换积液后进入循环模式--预设温度--入体温度达到治疗温度即加入化疗药物--保持恒温循环灌注60分钟--放出循环液体
入体
穿刺--单路灌注
根据在不同的温度下,肿瘤细胞和人体正常细胞对温度敏感性的差别和其含水量、血流量等生物学特征的不同,采用肿瘤热疗原理,利用热化疗灌注系统的体外电磁感应式非接触加热装置,将治疗液加热到治疗温度,通过体外动力循环泵将其导入病人的体腔,并在60分钟内保持有效治疗温度,以充分发挥热杀伤机制;对广泛种植在浆膜上的转移癌细胞进行热清扫,并根据热疗后癌细胞代谢障碍及遗传物质损伤等特点加入具有热增敏作用的化疗药物,促使癌细胞停止分裂,消除引发恶性积液的病灶,使生物膜得到快速修复,达到有效治疗癌性积液的目的。
开始
B超定位
减轻静脉化疗后的毒副作用
肺腺癌胸水,可见大量癌细胞。一次胸腔热灌注后,胸水只能查到散在癌细胞团,其中多数癌细胞已经发生凋亡退化。
病理图片
治疗前大小形态不一,染色较深的癌细胞群。
热物理活检,已不见癌细胞。
1
疗程短
平均治疗3--4次,平均住院时间10天
癌性积液控制有效率:腹腔91.2%
疗效明显
2
远期效果
稳定
新手段
缓解期(6-22个月)延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复发率(3.6%)
3
——《恒温循环热灌注化疗防治体腔转移癌的临床应用》
4
毒副作用
5
6
后遗症
治疗恶性积液的新手段,解决针对肿瘤体腔内恶性种植转移的治疗手段问题
体腔热物理疗法与传统疗法比较
体腔热物理疗法(体腔热灌注治疗机)
▼
传统疗法(穿刺排液,体腔药物介入)
▼
完全缓解率为91.2%
疗程短,疗效稳定,远期效果理想
修复蛋白质渗出屏障,阻挡大量蛋白质丢失
未发生传统疗法易出现的明显胸膜粘连或肠粘连,肠梗阻等后遗症
无痛苦,化疗药物治疗时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明显减小与改善
完全缓解率只有15.4%-20%等毒副作用
疗效差,易复发,大都在1-2个月复发
患者体内大量蛋白质丢失
大多形成包裹性积液,纤维板增生,粘连等威胁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易产生恶心,呕吐,发热,胸痛,白细胞升高,胃肠道等毒副作用
临床适用范围
1、恶性肿瘤引起的体腔积液;
2、配合胃癌、肠癌、卵巢癌、宫体癌手术切除的腹腔热清扫治疗;
3、预防术后腹腔弥漫性扩散转移的治疗;
4、体腔去纤维素治疗;
5、恶性间皮瘤的辅助治疗;
6、感染性化脓性体腔的单灌洗廓清治疗。
治疗原理
体腔积液治疗前后对比图
▼
操作模拟流程
优势
不产生损害生理功能并直接危及患者生命的后遗症